危害癥狀
茶白星病主要為害嫩葉和新梢,尤以芽葉及新葉為多,葉片受害后,初期呈淡褐色濕潤狀小點,后逐漸擴大成圓形灰白色小斑。病斑中部略凹陷。其上生小黑點,邊緣具褐色略隆起紋線病,健部分界明顯。病斑常愈合成不規則大斑,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特別嚴重。
發病規律
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枝葉上越冬,翌年春季,當氣溫升至10℃以上時,在高濕條件下,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,借風雨傳播,侵害幼嫩芽梢。茶白星病發生的環境條件與茶餅病相似,但前者發生稍早,以春茶期發病最重,發病高峰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,夏茶期發病少,秋茶末期又可發生。低溫多雨春茶季節,最適于孢子形成,引起病害流行。高山及幼齡茶園容易發病。土壤瘠薄,偏施氮肥,管理不當都易發病。為害嫩梢芽葉,造成成茶味極苦,影響產量和品質。
防治方法
防治該病要加強管理,增施磷、鉀肥,合理采摘,增強樹勢,提高抗病力。在春茶萌芽期噴藥保護,可用下列藥劑: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;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;80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—800倍液;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—1200倍液;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—1000倍液等均勻噴施,隔7天左右再噴1次。